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成都,通过测试驱动与兴趣引导的双重策略,“普测”(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推普”(推广普通话)工作并驾齐驱,相互促进。
“普测现场+公益场馆”模式,铸就普通话推广的“成都样本”
近年来,成都围绕普通话推广,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成都市普通话大赛、成都市全民朗诵大赛等,旨在引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并树立自觉使用普通话的意识。
特别是去年,成都市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结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成功举办了“成都市普通话大赛”,该活动吸引了101万人的关注,参与人数高达5.7万,从而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说普通话、用普通话、学普通话”的浓厚氛围。
此外,成都市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还创新性地打造了成都语言文字体验馆,该馆以“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风格时尚现代”为特色,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实物于一体,融合了科普、测试、研学等多种功能,生动展现了穿越古今的“语言文字清明上河图”。自2022年10月开馆以来,该馆已接待参观体验、研学实践超过2.6万人次,并被纳入“成都市博物馆”序列,成为“成都方志馆语言文字分馆”。与传统展馆相比,成都语言文字体验馆配备了智能机器人语音导览、AI朗读亭、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音吧等高科技设备,并设置了方言、俗语、歇后语接龙互动和汉字棋游戏等互动环节,让参观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普通话。
据统计,成都市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在2021至2023年期间,累计测试人次达到34.3万,测试量长期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普测现场+公益场馆”的创新模式,有效结合了普通话测试与语言文字推广,通过喜闻乐见、生动可触的形式,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今年11月,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来自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及省级测试机构(站点)的80余名负责同志实地考察调研了成都语言文字体验馆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现场。他们对成都市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与语言文字体验融为一体的创新举措表示高度赞赏,并希望将这样的经验做法带回去,探索适合自身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新路径。
普通话深入千家万户,中华韵助力城市发展新篇章
自成都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以来,普通话在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大运会、传承中华经典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宝胜村,这个远近闻名的“客家村”,以往以客家话为主要交流语言,导致与外地游客沟通不畅,产业发展受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宝胜村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造了萤火虫之家、宝胜田园大课堂等特色推普阵地,并开展了家规家训诵读、普通话培训等活动。同时,他们还创新了“语言文字+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索了“语言文字+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葡萄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00万元,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乡村产业发展也越来越红火。宝胜村与桃源村、水梨村共同开展了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并在今年5月通过了省语委组织的测评验收,为语言文字工作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树立了榜样。
服务乡村振兴只是成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成都大运会筹备期间,为了搭建国外运动员中文学习平台,更好地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运动员,成都精心印制了《大运中文100句》3000余册。该书通过展示100个中文常用句的基本含义和交际场景,满足了大运会期间各国代表团在成都参赛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通过介绍大运会场馆、四川特色文化等内容,该书还彰显了成都的人文风采和中国风貌。
在传承中华经典方面,成都已经连续16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年参与的师生超过100万人次。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他们诠释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彰显了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在今年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成都市举办了全民朗诵大赛,吸引了约1.8万余人次报名参赛。选手们参与热情高涨,覆盖了多个年龄段。
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既功在当代又利在长远。展望未来,成都市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将准确把握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普通话推广的样板典型。他们将继续发扬“推普”精神,让普通话在促进交流、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共同书写普通话普及与应用的新篇章!